财新传媒


大类资产配置的“十年一跃”

2018年07月03日 11:52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如果我们说目前中国经济体是由一个抗危机型的经济体和一个自然复苏的经济体构成的,当前的调控政策也会成为两个混合体:一个是从2008-2018年的危机模式的消退,另一个是2016年以来持续性的去杠杆政策
乔永远
乔永远博士,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曾任国泰君安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策略研究团队负责人。研究领域包括:大类资产配置策略、金融发展研究、资产负债研究、信用研究及产品领域等。曾获得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奖、保险资管最受欢迎分析师大奖。组建大类资产研究团队,进行国内首次大类资产的研究全覆盖体系建设,以及金融产品研究体系建设,为银行转型升级提供研究支持。广泛参与监管机构相关研究讨论与政策咨询。其他工作包括: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特邀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

  【财新网】(专栏作家 乔永远)过去两年,整个市场对资产价格、大类资产有非常多的困惑。第一个困惑的起点是2016年来利率上升的速度远远超出市场主体机构的预期,去杠杆的进度和持续性比大家想象的要强,影子银行消灭的限制因素越来越多。在此基础上,也有很多新的困惑产生:释放的流动性如何进入实体经济,资产价格的波动正在受什么新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如果从当下来找,可能都非常困难。

  这些因素不是从今天开始出现变化的,事实上影响性的因素从十年前就已经埋下根源。最近一段时间,刘鹤副总理接见外国商会的时候讲了一段话,非常让我们受启发—— “中国之所以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其核心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台了了“四万亿”的政策,实行了放松的计划,采取了逆周期的操作,使得自2008年以来中国的投资以及生产超出了目前市场整体的需求。”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许金玲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