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级)兼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曾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兼任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升级评审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等。
切不可以为疫情放开后就万事大吉、经济自己就会起来
2023年的重点在重启经济,全力拼经济,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着力扩大内需
从创业结果看,核心城市以及发达都市圈受创业者青睐,城市集中效应显著,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区位优势明显
全力拼经济,未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2023年的重点在重启经济,全力拼经济,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
目的在于帮助部分困难群众度过难关、惠民生、稳经济、提振消费、提振信心。个别蜻蜓点水式消费券无实质意义
一二线城市吸引高学历人才、粤苏创新活力高。在高学历方面,一线城市及成都、南京、杭州等强二线城市排名靠前;在收入方面,京沪及长三角区域城市更有优势;在创新方面,粤苏两地城市创新活力较强,深圳创新活力突出
过去压制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主要四大因素:美联储强力加息收紧货币、疫情反复、房地产市场调整、民营经济信心不振,均在边际改善
存量时代房地产大趋势是从购买性转向使用性,从购买性增值转向使用性增值
2016年至2021年房地产占用金融资源存量规模从37.72万亿上升到6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2.2%。截至2022年6月,房地产金融相关存量达68.19万亿元,增幅显著放缓
被动储蓄增加的现象值得重视,居民风险偏好收缩不利于提振消费、宽信用、激发市场活力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重庆位居前10名
中国内地一线城市绝对房价、相对房价依然位居全球前列,全球前十大高房价城市,中国占一半
当前,中国城市群的发展重心已从三大城市群的集中发展模式,向“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19个主要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转变,尤其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战略地位快速提升
预计全球经济可能在今年底—明年上半年开启一轮深度衰退,主要原因是美联储从无上限QE到无下限收紧货币的政策剧烈摆动,以及地缘冲突引发能源价格暴涨推升全球通胀和生产生活成本
2001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超过7%,标志进入老龄化社会,用了21年的时间即2021年步入深度老龄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4%
预计全球经济可能在今年底至明年上半年开启一轮深度衰退,主要原因是美联储从无上限QE到无下限收紧货币的政策剧烈摆动,以及地缘冲突引发能源价格暴涨推升全球通胀以及生产生活成本
未来的政策重点是稳增长、稳楼市、恢复信心,关键是宽货币到宽信用,信心比黄金重要
当前稳增长应优先于防通胀,宽信用优先于宽货币
经济正处于复苏早期;通胀温和,尚不构成政策掣肘;经济增长基础不牢,需空中加油,稳增长应优先于防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