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瀚,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授宪政史及社会理论相关领域。
从漯河市棚改系列强拆案例中,可以看到一个行政权强势主导下,司法权是多么的无力,而法律救济无力,又将给民生带来什么
今年是明治维新150周年。被没收了军刀的武士道,散在日本社会的几乎所有角落,就像一面破损的镜子,零碎的万象照出不完整但依然清晰的武士道世界
健康的民族主义,要求人类群体既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又能在受伤害之后理性而正义地自卫,同时还能不伤害别的人类群体
如果沿着德川庆喜的庆应改革继续走下去,或许既不会生成倒幕军事势力催生的明治藩阀毒瘤,从而也不会产生1889年“祭政教一致”的军国主义宪法,直到走向20世纪的灾难
由于缺乏扬善去恶的制度性方法,方法论问题常常会被不当地转化为伦理问题。如果政治争论只剩下道德性的人身攻击,政治并不能因此而长进
中国古代世界从未生长过自由这种“庄稼”,那些看似无忧无虑、“天高皇帝远”的雅士贤人,并不是自由
一切蔑视实力而只扛起公共善大旗的政治行动者,最终都会失败
家事与国事沆瀣一气,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我看郑庄公的事迹,感觉他像个现代政治家,让人喜欢,反观有些身处现代的政客,反倒远不及他“现代”得赫然有型
家庭成员盗窃家庭共有财产也可以构成盗窃罪,但如果获得受害人谅解,可以不认定为犯罪,如果未获谅解,认定犯罪后可以从轻处罚
那些默默地隐在大众里,不敢行善但也不作恶的人,不该受苛责,尤其在那个总是被逼着作恶的时代,能做到这样就已经不容易
在《正义的慈悲——美国司法的暗面及其救赎》一书中,史蒂文森们凭着他们自己的努力,给世界一个示范:希望世界多一点同情,多一点正义,多一点怜悯。这正是史蒂文森给这本书取名“正义的慈悲”的深意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走向民主的自治,自由更不可能是官僚社会下平等的奴役,而是通过个人的自由意志实现人类愛邻如己的联合
在目前缺乏独立公正的第三方调查前提下,要用铁证证实长沙警方针对区伯的抓嫖“执法”确是圈套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有举证义务的长沙警方若以消极的不作为来应付此事,它就应当承担于己不利的后果
从瑞瑙特《天堂之火》、《波斯少年》看亚历山大大帝——这位最后的希腊英雄死于33岁是一个恰当的结局,至少他没有机会在穷奢极欲之际变成第二个在战场上逃命的大流士三世,那对于亚历山大来说显然比死更糟糕
只有不断自问是否支付得起自由的代价、是否足够自律的人们,才会更可能、更健康、更久远地保有自由
“穹片”作为一个公共议题进入舆论场,它在事实、知识和方法三个方面应当接受检验,然而事态并未朝着这一正常的路径发展,却像以往所有重大公共议题一样,莫名其妙地朝向伤害性舆论的“独辟蹊径”而去
通过哈耶克一生学术思想的流变,这本传记很大程度上展示了一个20世纪杰出的思想家艰难而辉煌的一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人类一个世纪的昏乱与迷茫
他要解答这个问题,要解决最近两百年里人类何以流行杀人哲学的瘟疫
用有效的方法有恒心有毅力持续地推进,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对于改善和提高公共舆论的质量,“李普曼规则”都是个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