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容错机制与金融风险

2013年06月27日 10:03 来源于 财新网
中国5万多亿元规模的债券市场,在这十多年经济周期的跌宕起伏中,竟然不曾发生一起纯粹的、以市场化方式解决的违约事件,这样的现象正常吗?
邓浩
高熵资本董事长。曾任华菁证券副总经理、恒泰证券分管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副总裁及自营投资委员会委员,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董事总经理和资本市场部负责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债务资本市场负责人。在证券行业从业多年,积累了对中国资本市场较深的理解。于2004年获得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数量金融学硕士学位。

  【战胜市场】(财新专栏作家 邓浩)从业十余年来,经历过几轮经济周期的起伏,每次经济周期下行时,总有固定收益从业人员,翘首以待债券违约事件的发生,尽管屡次未果,却从未放下过这种期待。

  这样的心态令圈外人费解,为何从业人员会希望所处的行业出问题呢?

  答案是,期待的并非出事本身,而是出事引致的信用市场向进一步市场化的方向演进。只有出事了,包括监管机构、主承销商、投资者等在内的市场主体才能厘清各自责任、强化契约精神、减少道德风险,并且推动形成有序解决违约事件的机制和程序,最终让中国的信用市场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张帆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