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学者该如何参与公共政策讨论

2015年11月07日 11:40 来源于 财新网
每个学者支持或反对的具体条款不一样,给出的建议也不相同,这都很正常,关键要拿出反对或赞成的理论和经验依据。哪怕对同一项内容表示“反对”,可能背后的学理基础也完全不同
黄少卿
经济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曾任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民营企业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比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中国经济。学术论文主要发表在 “World Development”、“China & World Economy”、《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制度经济学研究》等国际国内刊物,出版著作包括:《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投资效率与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经济转轨中的合同执行》、《无锡经验: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样本研究》和《供应链金融》等。
 

  黄少卿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王昀  澎湃新闻记者 

  一、公共政策讨论中两种类型的观点表达

  澎湃新闻:为什么最近几年来,我们感觉公共舆论中有关公共政策的讨论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热烈?

  黄少卿:我想,一方面现在是一个公共政策需求爆发的节点;另一方面,反映在中国,整个市民社会正在不断成长。

  从第一个方面看,经济发展到当下阶段,以及未来经济、社会要进一步发展,都需要公共服务起更大的作用。从经验看,世界其他经济体发展到类似阶段时,也都面临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需要起到更大作用的问题。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政府规模不断扩大的阶段。这一现象很早就被德国财政学家瓦格纳观察到,人们由此把它称为“瓦格纳法则”。也就是说,公共部门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地位不断提升。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需要公共部门更多介入,为自己提供服务,从而表现为公共部门的成长。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杜珂 | 版面编辑:邵超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