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专栏作家 徐小庆)近一两年来,传统的大类资产配置方法遭遇严峻挑战,主要在于影响资产价格的核心宏观变量的波动率大幅下降。资产配置最让人熟知的分析框架是美林时钟,其基于GDP和CPI两个维度将经济分为四种状态,每种状态下对应一类最优的资产。但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陷入了长期的低增长低通胀模式,中国也不例外,2015年以来GDP增速在6%-7%之间窄幅波动,核心CPI从来没有超过2.5%,这些传统指标对投资的指导作用在下降。所幸的是,中国私人部门的信用扩张周期尚未结束,从企业到居民,基于货币和信用的松紧组合替代美林时钟,成为大类资产配置新的分析框架。而随着政府逆周期调节手段的日益成熟化,货币和信用的短周期波动从2019年以来也开始呈现弱化的趋势,M2增速维持在8%-9%,社融增速稳定在10%-11%,波动幅度均不超过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基于货币和信用周期的宏观配置框架的有效性也在减弱,需要寻找新的“经济晴雨表”。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