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结构性通胀压力暂缓

2022年10月15日 12:44
中国货币政策在维持内外均衡的同时,仍可能相机抉择、加码宽松,支持国内经济的复苏
钟正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2007年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宏观经济和金融研究;2010年后历任光大证券、国信证券宏观研究主管等职位,获得2015年新财富最佳宏观分析师;之后曾任莫尼塔研究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2020年初受邀参加克强总理企业家和经济专家座谈会,对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

  2022年9月物价数据中有两条线索值得关注:一是,核心CPI增速下行。这折射出国内消费需求依然疲弱,其中既有疫情多点散发、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又包含了前期监管政策趋严对教育、房地产等服务行业需求和信心的冲击。二是,四季度PPI同比增速中枢有望转负。在海外央行“紧货币”、全球制造业景气下滑的背景下,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或将落幕,将有助于缓解PPI输入性通胀压力。

  对于中国货币政策而言,上述物价数据的线索表明:一方面,宽松的必要性增强。核心CPI反映出国内消费需求低迷的态势,意味着政策仍有必要进一步宽松,更大力度刺激消费。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也提及,“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另一方面,货币宽松的通胀掣肘趋弱。尽管猪价变化仍可能对CPI读数造成扰动,但央行更为关注的核心CPI低位下行、PPI中枢移至负值区间,国内面临的结构性通胀压力暂缓,为货币维持宽松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不过,在美联储大幅加息、美元指数强势的当下,人民币汇率及国际资本流动形势依然是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关注点。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鲍琦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