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用人体生物特征减少网络身份欺诈

2015年03月06日 13:47 来源于 财新网
作者用自己多年的银行从业经历,讲述银行与身份欺诈犯罪斗争的历史。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网络身份欺诈罪案丛生,但另一方面,网络为个人生物特征的获取和建档亦提供了便利
王强
王强,现就职于美国富国银行,任中型和小微企业风险管理高级副总裁。1997-2002年就职于普天寿金融公司,主管征信数据模型的开发和应用。清华大学水电工程学士,管理工程硕士;美国堪萨斯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期从事个人和中小企业的银行业务,对银行战略、文化和监管政策有独到的研究;对数据分析和数据模型在银行中的开发和应用,以及银行如何合规巴塞尔协议,有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财新网】(专栏作家 王强)

  身份识别给我上的一课

  1999年我在美国一家信用卡公司任职。当时互联网方兴,公司决定建立网站让客户通过互联网申请信用卡。网站开通后遇到了一个身份识别的问题。通常信用卡申请人须填报姓名、住址和社会安全号码。银行根据这些信息到信息局调出申请人的信用档案。申请人提供的身份信息和信用信息局提供的身份信息要吻合。以此确定身份,也就是我们说的身份识别。但公司网站开通后有相当一部分申请人在信用信息局没有档案,不能核实申请人的身份,也没有任何可供信用风险分析的信贷历史数据。公司雇员通过电邮和电话询问申请人是否提供了错误的身份信息,请申请人回到公司网址重新申请,但只有很小一部分申请人会照着做。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陈慧颖 | 版面编辑:邱祺璞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