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不牢靠的“金砖”机制

2015年10月19日 14:16 来源于 财新网
金砖机制的形成虽不无必然,但注定不牢靠,这样一种“中产阶级俱乐部”缺乏地缘、意识形态上的身份认同,有限成员数量也注定它难以形成稳定的内部治理结构
俞建拖
财新网“改革散论”专栏作家。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北京博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2009年加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曾先后担任约翰·霍普金斯南京中心项目研究员(2001-2005)、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研究员(2004-2005),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助理(2005-2007),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项目顾问(2007-2008),并于2008年受邀为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农村金融市场、人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贫困与不平等、公共财政政策。

  【财新网】(专栏作家 俞建拖)“金砖国家”这个概念的形成,源于高盛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先生点的鸳鸯谱。奥尼尔先生15年前提出这一概念的时候,正好全球经济处于繁荣周期,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四个发展中(或转型中)经济体因其体量和速度尤其引人注目,四个国家名字的首字母排列组合一下,就成了BRIC,与英语的砖头谐音。这四个国家当时是投资热土,机会遍地,为了好听起见 ,中文俗称金砖国家或金砖四国。2010年南非作为非洲的代表加入,成了BRICS。后来还有一些研究者也倡议国金砖7国,不过没有被广泛接受。在国际金融危机后,金砖国家作为全球经济新势力的代表,与衰退的发达经济体相比,一时风头无两,逐渐成为一种常规化、正式的对话机制,对话的层级不断升格,范围不断扩大,政府和民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密切,再后来还成立了金砖国家银行。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潇

视听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