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专栏作家 靳毅)回看2015年,诸多标志性的事件在这一年发生。当年2月,人民银行开启了连续5次的降息降准;6月,A股市场大幅下挫,大牛市宣告终结,接过大涨的接力棒,国内房地产迎来了新一轮的暴涨;8月,人民币为加入SDR,推出了令外界褒贬不一的“811”汇改;11月,“供给侧改革”这个名词开始频繁的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12月,酝酿加息近一年的美联储,终于靴子落地,开启新一轮的加息周期。
紧接着的2016年,刨除其它经济事件,单单债券市场就令人印象深刻。年初的委外市场,成为众多金融机构竞相争抢的对象,一家理财规模20、30亿的农商行门口,常有4、5家一线券商在排队等待路演;夹杂在大爷大妈换汇队伍中的投资经理们,扛着高昂的负债成本,被迫踏上了横扫4%以上信用债的浪潮;供给侧改革的超预期推进,使机构投资人开始增配煤炭、钢铁等过剩产能;利率债在“10Y国债2.0”的口号下,也进入了杠杆买入的热潮。紧接着的四季度,则是债券市场狂欢落幕、长熊开启。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