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改革要打开大词汇的黑箱

2013年05月23日 07:46 来源于 财新网
被意识形态化的大词汇,划出了思想和行动的禁区,变成了难以窥测、不可触摸的黑箱,这些词汇也很容易成为少数既得利益群体所操弄的牟利工具
俞建拖
财新网“改革散论”专栏作家。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北京博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2009年加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曾先后担任约翰·霍普金斯南京中心项目研究员(2001-2005)、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研究员(2004-2005),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助理(2005-2007),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项目顾问(2007-2008),并于2008年受邀为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农村金融市场、人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贫困与不平等、公共财政政策。

  【名家/新秀】(财新专栏作家 俞建拖)这篇文章本来是安排在系列文章的稍后位置,恰逢前两天周其仁教授提出“大词汇严重妨碍社会进步”的观点,加上对去年张维迎教授、孙立平教授关于“语言腐败(溃败)”讨论引起的一些思考,决定还是趁热打铁,把这个问题挖掘一下。

  大词汇的实质

  周其仁教授用了“大词汇”这个表述,这些词汇通常包括了各类“主义”、“特色”、“道路”,等等。其实这类词不仅看起来“宏大”,而且往往也和“崇高”、“邪恶”、“先进”、“落后”等价值评判和道德判断联系在一起,于是就变得意识形态化。因为宏大,所以里面的东西包罗万象。因为包含价值和道德判断,所以这类词汇不是看上去法相庄严,就是令人望而生畏。结果呢,就是这类词汇一方面复杂无比,另一方面就是让人敬而远之,成了外面涂满油彩、画着禁忌符号的黑箱子,绝大部分的普通人难以窥测,也不可以触摸。久而久之,只有极少数有话语权的人才可能使用这些词汇。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