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汪涛:如何看近期大宗商品波动和人民币汇率升值

2021年05月31日 11:20
政府对人民币走强的容忍度提升,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上行空间,但人民币升值不会被作为对抗通胀的工具
汪涛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曾任美国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与策略主管和英国BP集团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级经济学家;拥有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财新网】(专栏作家 汪涛)近几个月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最近才明显回落,引发了市场对于通胀加剧的担忧。为抑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政府已宣布了哪些措施、未来还有哪些政策可能出台?与此同时,随着美元走弱,人民币汇率在延续了几个月的平稳态势后再度升值。中国汇率政策是否出现调整、是否会利用汇率升值来对抗输入性通胀?

  多种因素共同支撑近几个月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在需求侧,今年国内前4个月经济活动持续复苏,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2%和17%(较2019年同期水平分别高18%和7%),因此大宗商品的需求保持稳健。此外,不同于此前几轮周期,本轮需求增长的额外增量来自全球经济复苏及相关大宗商品的补库存活动,特别在是疫苗接种和经济活动正常化步伐更快的发达市场。在供给侧,疫情导致部分大宗商品生产国的供给受阻、推升了价格,同时对供给短缺的担忧又推升了补库存的需求。此外,出于环保或控制碳排放的考虑,中国收紧了部分上游产品生产的限产措施。例如,唐山钢铁高炉开工率从2021年初的70%以上大幅降至4月中旬的45%。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李东昊

视听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