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海外政府化债的困境
疫后美、日、欧主流经济体财政扩张,至今深陷财政整顿困境,全球财政易松难紧
周君芝| 2025年10月28日 16:35
eSIM落地,能否撬开三大运营商利益格局
眼前的诸多不便,是技术、监管和市场博弈的必然结果,但这块苹果撬动的巨石,其深远影响将不可逆转,预示着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由,也更加竞争激烈的移动通信新时代正在到来
于达维| 2025年10月28日 13:27
李维安:机构投资者尽责管理“理性冷淡”如何破局
机构投资者尽责管理存在参与意愿不足、监督机制缺位、话语权受限等问题,破局关键在于系统性改革,从政策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引入、增强话语权等多维度协同推进
ESG30人| 2025年10月28日 09:51
工业利润保持修复,低基数是主要因素
工业供给相对需求过剩的局面短期内较难发生快速反转,市场出清、工业品价格修复处于渐进过程,对工业企业利润的修复影响或偏中长期
李超| 2025年10月28日 09:33
投资元素周期表:资源诅咒何以变资源福利
元素周期表之争,本质上是供应链之争,价值链之争,科技之争,高质量发展之争
吴金铎| 2025年10月27日 14:53
人工智能“创造性破坏”的宏观推演
人工智能“创造性破坏”的影响不仅在于经济领域,更在于可能会对以就业为代表的社会稳定、右倾化的政治浪潮等产生系统性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尤为关键
李超| 2025年10月27日 13:36
能源金属的全球格局与未来博弈
能源转型本质上是一场全球性的资源再分配。当关键能源金属的需求陡峭上扬,而供应的地理版图又高度集中时,围绕资源的全球博弈便不可避免
付小方| 2025年10月24日 15:38
中国能否化解过剩产能
基于目前美国对全球课征关税,外贸增长持续减缓,又面对高龄少子化的趋势,若仅靠供给侧改革,产能过剩问题将较难获解
刘忆如| 2025年10月24日 10:46
科技自立自强是十五五关键核心变量
在高质量发展优先的基调下,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是所有政策的重中之重
李超| 2025年10月24日 09:20
公报里的“十五五”线索
与“十四五”相比,12个重点任务的领域一致,但顺序有细微差异,现代产业体系、对外开放、社会民生三个主题更靠前,绿色发展比“十四五”略靠后
芦哲| 2025年10月24日 08:45
梁建章:六个孩子刚刚好|对话多孩“生”活
对这个家庭来说,六孩意味着什么?是乘以数倍的日常开销、家庭琐事,还要面对政策支持有限、托育资源不足,甚至旁人偶尔不解的目光?这个家庭里妈妈的角色,又经历了什么?
梁建章| 2025年10月23日 13:28
张丹丹:AI如何重塑就业市场?高暴露职业错配趋缓
这一积极影响目前仅局限于部分高AI暴露度职业。对于更广阔的劳动力市场,整体教育错配仍在持续,高学历人才“内卷”和就业质量下滑的风险依然严峻
张丹丹| 2025年10月23日 11:06
美国居民“有钱”买什么
与美国居民低储蓄、高消费的刻板印象相反,美国居民部门总资产和净资产都很高,资产负债率低
周君芝| 2025年10月23日 10:35
黄金短期震荡,关注场外投资者和战略对冲资产买家
当前支撑黄金的中长期逻辑仍然没有被证伪。不过需关注美国政府停摆结束,地缘政治冲突反复,以及美联储降息波折等利空风险
吴金铎| 2025年10月23日 09:38
从安倍经济学到早苗经济学
与安倍经济学相比,早苗经济学更加强调政策的结构导向与战略投资功能:在维持宽松金融环境的同时,注重通过财政支出引导产业升级、强化供应链韧性与技术竞争力
程实| 2025年10月22日 12:34
2025年,我们还在“多重危机”中吗
古典意义上的“危机”源于系统内部的矛盾,而当下的动荡更多来自蓄意人为
亚当·图兹| 2025年10月22日 10:53
高市早苗坎坷胜选的市场影响
新政府上台后财政宽松的取向与此前一致,但后续具体政策或需要做出更多妥协。市场短期或重回“高市交易”,中长期看,日元真实汇率需要重估
易峘| 2025年10月22日 10:16
港口互征的博弈:悄然惠及第三方的“新中立通道”
表面上,这只是一次“对等回应”的商业性举措,但其背后隐藏的,是一场关乎全球航运秩序、供应链安全与制度主导权的地缘经济博弈
刘天逸| 2025年10月21日 16:58
市场预期的强修复|2025年三季度市场叙事
A股与人民币汇率的走强、发达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上行,以及金价频创新高,反映出全球金融市场更大的趋势性变化,全球经济运行也将迎来重大拐点
张涛| 2025年10月21日 10:04
经济“温差”如何影响宏观调控
当前宏观政策需要更聚焦“不热”的方面,四季度可能是相关政策的落地期
芦哲| 2025年10月21日 08:3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