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秦晖:不同社会语境下的慈善挑战

2019年12月18日 15:47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就慈善事业而言,我们需要坚持的价值观可能并无不同,但问题意识是不能混淆的。捐赠者权利,在美国人的问题意识中可能是个需要限制,乃至一定时效后应该取消的东西。但是在别的地方,这种权利不仅需要保障,而且可能是“慈善事业支持社会进步”的一条通道
乐见
乐见专栏系《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和乐平公益基金会解困式报道项目联合专栏。主要聚焦社创领域的前沿动态、前沿观点。《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由斯坦福大学PACS中心出版,屡获麦琪最佳季刊奖,其中文版由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于2017年引进中国。《乐见岛》定位解困式报道,是乐平公益基金会官方公号。两者共同致力于借鉴全球伙伴先进经验,推动创新思维的碰撞,构建中国本土化的社创知识体系。

  【财新网】(作者 秦晖)

美国慈善的危机?

  西方社会在现代化中创造的两项基本制度——市场经济与福利国家,在非西方国家常常令人羡慕并引起仿效。但众所周知,这两个东西从来都是有争议的。而它们的生命力和有效性可能恰恰来自这些争议:对市场经济的批评推动了福利国家的发展,而对“福利病”的反思也导致了许多“市场化”改革。

  当“第三部门”在20世纪70 年代后成为热词时,似乎市场经济和福利国家的支持者都齐声叫好:市场经济的支持者看好其“非政府性”,认为它能减少国家垄断公共物品提供的弊病;而福利国家的支持者看好其“非营利性”,认为它能纠正市场营利欲望带来的世风日下。但几十年过去,西方思想界对这一部门来自两边的批评也逐渐兴起。罗布·赖克这篇文章就是来自左边批评的一个代表。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影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