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市化率比同样GDP的国家低了约20%,城市过于分散,大城市人口比例偏低。特别是,小城镇集聚了几亿人,在这些地方其中很多人从事重污染的产业
如果1.05的生育率属实,那中国的生育水平就是全球最低,而不是最低之一。综合判断,2016和2017年生育率会显著反弹,但在此之后,出生人口将面临雪崩
当人们忙于争论“产业政策”的利弊时,千万别忘记,最好的产业政策是产人政策。对政府来说,与其忙于投资产业,不如先想想如何投资“人”
中小学教材在人口观念方面系统性地对学生进行一面倒的宣传和灌输,极大地误导了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让中国社会形成了极端负面看待人口的观念。这种观念容易滋生对生育和繁衍的负面态度,甚至对生命本身的漠视
最有效的一个扶贫办法是让贫困人口移民到城市,只有大城市才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决策层对人口形势的准确把握以及对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深刻认识,大幅压缩了部门利益和思维惯性继续误导人口政策的空间
要消除城乡和地域差距,真正重要的是让人们拥有平等的机会,按自己的意愿安居乐业,而不是被折叠在不同的空间之中
像朱婷家这样的“超生”家庭,真正需要的不是孩子成功后获得多大的褒奖,而是不再因为养育更多孩子受到处罚。更为理想的是雪中送炭,给这些为未来贡献更多孩子的家庭提供切实的帮助
将上海2040年人口调控目标设定为2500万,要求上海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这两个规划目标,都有悖于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且严重脱离实际,如果真的实现,不仅会制约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恶化上海市民的生活品质
这一调控目标完全脱离实际,不利于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严控大城市规模,将再一次浪费中国最大的优势――人口优势,使得大城市变得昂贵、拥堵和封闭
中国不将只是技术学习者和模仿者,也将成为创新的引领者。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中国不仅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规模,还具有世界第一的人才规模,以及无数拥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
英国脱欧引起的诸多反应,应当让中国更加珍惜人口规模的优势,并且为保持优势而选择正确的政策
继续严控大城市规模,将再一次浪费我们的最大的优势――人口的优势,使得我们的大城市变得昂贵,拥堵和封闭
纵观人类历史,对技术进步导致人口过剩的担忧早已存在,但从未构成现实的问题。长期来看,人类社会不仅人口越来越多,就业也越来越充分。自动化并未造成长期就业困难,更未导致人口过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计划生育只字不提是个令人鼓舞的迹象。 这表明中央在人口问题上立场的转变已经越来越明确, 预示着以生育限制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将进一步淡化乃至退出历史舞台
北大穆光宗教授《人口生态重建》一书,直面中国未来所面临的严重人口危机,提出了重建人口“生”态的“国家人口振兴计划”
2015年出生人口不升反降。这说明低生育率形势比之前的普遍估算更低,也更加验证了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远低于卫计委之前的估算
除了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外,人口的空间分布也是供给侧改革需要特别关注的。合理的城市化的策略绝对不是仅仅发展中小城市,而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特大城市的投入
供给侧改革不仅要对企业和个人减税来激发创业和创新的活力,更要给抚养小孩的家庭减税,在财政上补贴多孩家庭,让更多的家庭养得起下一代,为中国经济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
尽管拥有值得肯定的变化,修正案依然局限在继续严厉限制生育的思路之中,希望其只是一个过渡性工具,而绝不是中国人口战略的下一步方向
在法律层面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代孕太过匆忙,不仅不能降低潜在的风险,反而可能制造更多问题。真正需要的是规范代孕行为,而不是一刀切地一禁了之
目前我国各地对非婚生育行为征收社会抚养费,实质上是要求生育子女必须以缔结婚姻为前提,即剥夺了非婚者的生育权
“十三五”规划中人口政策的重点应该在财力支持、看护便利、权益保障等各方面推出各种鼓励生育的配套措施
要顺利推进这次解决“黑户问题”的良政,就应该完全免除“社会抚养费”和计划生育行政处罚,给老百姓定心丸,让他们不用担心上了户口之后被计划生育部门秋后算帐
庞大的人口规模本来是中国最大的优势,但却被当成最大的劣势在用最严厉的手段来消减。这种悲哀的背后正是似是而非的负面看待人口规模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