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专栏作家 陈嫦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心学”有很深的着墨,只是大多从其哲学性角度探讨,而鲜少谈及实务上的应用。几千年来语言文字的变迁,部分典章的意义也被扭曲蚀耗、甚至难以辨识其原意了。
举“忍”字为例,自小接受的教育要求我们看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跟人计较,不要乱发脾气。长辈、老师都教我们要忍,就像“心头上有一把刃”,所以不能乱动、不能反弹!“动心忍性”与“动心韧性”两句成语;若单从字面看来,因为“忍”与“韧”两字不同,意义应该是不一样的。有意思的是,在古文里“忍”与“韧”两字其实相通,意思同样是承耐得住,有容纳吸收的本事,因此可不受力所折。显然,这些因年久而解读失真的文化精粹,可能蒙蔽了我们对自己真心与真性情的认识,导致我们总觉得内在的自己与自以为的我,并非一体。因为如此,在职场发挥时,上班族也就下意识地少了份自在洒脱的灵气。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