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我以为”是职场灾难的开始

2016年01月15日 14:15 来源于 财新网
面对同一个画面,真相是什么?眼见的又是什么?尚未探究出事情的本质前,认知可能与现实相距甚远
陈嫦芬
财新网“芬解上班族”专栏作家,陈嫦芬教授任教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管院MBA、EMBA,及台湾大学财金系,曾赴美国史丹福大学及日本京都大学商学研究院担任访问学者,着有教科书《“芬”解上班族──全相职场素养课》,于2015年秋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并于喜马拉雅FM电台开设音频节目《卓越之路》。资深国际投资银行家,前瑞银集团投资银行(UBS)亚太区副主席暨董事总经理、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亚太区副总裁、及汇丰(HSBC)金融控股集团台湾区投行总经理。长期参与公共服务,关心社会公益及妇女议题,目前投身华人“职场素养与领导力”教育,并为两岸创业家名师教练。

  【财新网】(专栏作家 陈嫦芬)所有在沟通时传递的信息都蕴含说话人的“关系角度”与“内容角度”。沟通各方彼此之间的关系,会影响沟通的结果与成效,这就是沟通流程中的“关系角度”。我们每个人,因背景、习惯不同,对个别人或事物也有既定的“内容角度”。以下分享一则小故事,增强大家对“关系角度”影响“内容角度”的印象。

  我小时候家里状况较辛苦,母亲是裁缝,独立养育八个子女,我排行老五。我四年级时,两个妹妹也进入同一个小学就读,新学期开始,母亲因买不起学校指定的塑料书包给我们,于是用些客人剩余的布料为我们做书包。由于与学校规定的款式不同,我与妹妹们上学时担心受老师责备和同学耻笑,肩上备感压力。母亲很快便发现异状,为此亲自到学校向校长解释,请求特别宽容,允许我们用自家的书包。我对母亲的作为忐忑不安,生怕我们姊妹三人在学校被欺凌。所幸,校长与老师们沟通后,在升旗典礼上宣布我们三个清苦学生,可以使用母亲的爱心书包,并规定同学不可私下评论。从此,我们才放心地上学去。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张柘

财新微信